【明報 2006.5.26】專門治療自閉症兒童的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心理學家兼言語治療師朱嘉麗說,自閉症成因雖然不明,但大部分專家都認為這是腦部部分發展受損所致,
而自閉症中的「天才」更屬少中之少。有醫生指出,社會上缺乏資源去治療及培養這批「資優」兒童。
朱嘉麗表示,「自閉症天才」大多於數學、藝術和音樂方面的表現較常人優異,主要是因為大腦部分發展「異常發育良好」,但她認為,這批天才佔整個自閉症人口不足 1%,非常罕見。
青山醫院高級精神科醫生范德穎表示,現時約四分三的自閉症兒童都有智障,餘下四分之一屬智力正常,部分更高於常人,但現時醫學界暫時沒有「自閉症天才」的數字。他指出,現時社會的資源「一面倒」傾向自閉症智障兒童,似乎忽略了這批「資優兒童」。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症小畫家王崧諭,要開畫展了,下月要自台中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他,將在畢業典禮舉行畫展,展出25幅油畫,特別印製筆記書義賣。
台中特教創校以來,第一次有學生開畫展,學校老師及家長會都以辦喜事心情協助籌畫,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也鼎力支持。
畫展取名「跨越」,意味王崧諭以彩筆為自己搭起一座長橋,從冰冷的雪山凍原,走向春意盎然的開闊世界。
王崧諭 慈母給他力量
王崧諭的導師岳祥文說,崧諭有今日成就,背後有一段辛酸感人的故事,給他力量的泉源,就是崧諭的媽媽,因為她從未放棄。
王母回憶過往說「孩子出生時很乖,不怎麼哭;到了兩歲時,還不願意開口說話,這才感覺不太對勁。」
王母說,好不容易幫孩子找到願意收留的幼稚園,幾次發現,別人孩子在教室上課,她的孩子卻獨自坐在外面盪鞦韆,手裡拿著老師給他的乖乖,漫無目的的盪著,這樣的畫面,讓她痛下決心「要靠自己力量幫助孩子」,從此風雨無阻,每天到學校陪讀,直到小四。
找教畫老師 曾四處碰壁
王母說,為了教孩子寫自己名字,才3個字,卻花了半年時間;同時自己寫字卡,在家裡一字一句教孩子讀寫國字;為教他開口說話,一頓飯得花2、3個小時,只為聽他說「吃」這個字;為讓他好起來,好幾個寒暑都在山上廟裡度過。
王母不諱言教養自閉症兒辛苦,她曾為磨掉兒子不適當的溝通方式,好幾次都狠下心來,把孩子關在廁所,任他哭喊,直至沒有力氣為止;甚至生氣失手,傷了孩子身體,讓她難過好幾天。
王崧諭習畫過程,也遭遇不少逆境,因是自閉症,一直找不到願意教他的老師,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有繪畫班老師張碧雲願給他機會,學畫時,兩位班導師岳祥文和吳雅萍全程陪伴協助溝通,亦觀察作畫潛能。岳祥文說,沒想到王崧諭耐力超強,作畫一站6小時,體力驚人,且快樂平靜,張老師才願接受,也因此為崧諭搭起一座長橋,引導他進入油畫繽紛世界。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縣自閉症協進會創會志工蘇秋雪,育有一名患有自閉症成年兒子。過去廿二年來,她每天廿四小時都得跟在兒子身邊,防止他不斷重複地吃東西,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舉動。外人擔心她累倒了,但她卻無怨無悔、樂觀以對,展現母愛極限。
兒子滿月 發現他「不一樣」
自閉症是原發性疾病,與遺傳沒有太大的關聯性,但醫界至今仍不了解致病原因。而該病症最大的特徵是語言能力受阻,沒有模仿能力,對別人視而不見、沒有感覺,只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時候會不斷強迫自己做同一件事情,智力則停留在幼兒階段。
蘇秋雪在兒子滿月後,就發現他的身心發展,與同年齡的幼童不同,後來才得知原來兒子重複吸奶、閉眼、不會跟人玩等特徵,就是自閉症的先期症狀。
廿二年來,蘇秋雪辭掉了工作,全心陪著兒子到醫院復健,復健之餘,還要獨力訓練兒子練習自己穿衣服、上廁所等基本生活技能,以免兒子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家中經濟重擔也全落在先生一人身上。
擔心兒子脫序 晚上陪全程
蘇秋雪說,除了白天要全心訓練兒子打理生活的技能,晚上入睡後,她還得全程陪伴在他的身邊,否則兒子半夜醒來,可能會不斷地打開冰箱吃東西,或是每隔三分鐘去上一次廁所,把衛生紙塞滿整個馬桶為止,自閉症患者特有的固定行為,讓她難以安心入睡。
值得安慰的是,在蘇秋雪全力付出下,林孟杰的整體智能表現,已從一歲兒童以下,成長到三、四歲的水準,原本列為重度殘障的兒子,也已改列中度殘障,病情大有改善,她也從兒子的身上,學到了凡事都得克服困難,才能奮勇向上的生活哲理。
蘇秋雪說,自閉症雖與遺傳沒有太大的關聯性,但國外仍有父母連續生下兩胎自閉症兒的案例,夫婦倆總有一天會老,她和先生商量後,鼓起勇氣再生了兩胎。幸好老天眷顧,大女兒、二兒子都身心健全,她希望有一天,兩人可以扛起照顧哥哥的責任。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台中特殊教育學校暨家長會、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
談到月兒(化名)學畫的過程,就必須從黎明國中說起。當然,月兒並不是到了國中才開始畫畫,他從小就喜歡畫,而且,可以一個人靜靜的,畫上許久。直到上了國中時,他才第一次接觸到電腦繪圖軟體酖小畫家,透過國中老師的指導,他很快就上手了。到了台中特教就讀後,班上老師發現他的電腦繪圖看起來少了些許的活力,於是就教他運用小畫家裡其他的繪圖工具,也鼓勵他,奔放的去作畫,不受規矩、方正、工整的世俗限制,老師盡其可能的鼓勵他,不要怕畫錯、不要怕畫壞、不要怕畫醜,他的畫風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整個人似乎也開朗了許多。這樣的轉變,讓月兒在「第七屆資訊向日葵獎」中,得到評審專家的直接肯定,榮獲了「楷模獎」。
從國父紀念館領獎回來,老師也意識到,這孩子是真的能畫,重要的是,在畫圖的世界裡,他能很自在、很自如的享受著片刻時光,但是老師的能力實在是有限,不能再多給他些什麼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得知,台北富邦銀行要舉辦「第一屆身心障礙才藝獎」,老師決定讓月兒去試試,可是他從來沒畫過油畫,這該怎麼辦才好?幾位老師商量之後,決定分頭去找資源,看看有沒有人願意教他,結果四處碰壁,大家一聽到是自閉症,都客氣的婉拒了。而老師們也正在躊躇,打算要放棄,就在這個時候事情有了進展,班上老師和油畫老師洽談了很久,兩方協商後,決定由班上老師全程陪著月兒,協助他與油畫老師溝通、協助處理他的情緒,班上老師也決定利用這個機會來觀察他作畫的潛能、耐性和體力等,在第一次油畫過程中見識到月兒的超強耐力,他連續站著作畫六小時的驚人體力,讓油畫老師終於願意接手這個從沒嘗試過的工作。
透過之前兩邊老師的合作,讓月兒的家長也見識到孩子的能力,更再度肯定月兒的藝術潛力,至今,月兒已學畫兩年多,也累積了一些作品,在畢業之前,我們想幫他辦一場畫展,和出版圖畫筆記書,當作他高職生涯的一個紀念。另外,媽媽也表示,要將筆記書的盈餘,全數捐出,以嘉惠更多身心障礙的孩子。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就是陪他靜靜地看車子,教他勇敢搭電梯!「母愛」的偉大,可從上有臥病母親需照料、下有自閉症兒子需教養的陳燕馨身上一覽無遺,她對兒子的付出不求回饋,她受到的屈辱不求消弭,只希望兒子能獨立生存。
台中縣啟智協會昨天於豐原國小舉辦的母親節慶祝活動中,最令人矚目的是陳燕馨一家。陳燕馨走過坎坷的16年,這段歷程充滿挫折、委屈甚至羞辱,這些痛或許很多母親都曾受過,卻少有人如她這般深刻。
辭會計 改學特殊教育
陳燕馨說,獨子陳軍匡2歲時因發育遲緩求診,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宛如青天霹靂,擔任工廠會計的她不向老天抱怨與認輸,她辭掉工作改學特殊教育,深信自己有能力扶持兒子。陳軍匡有著愛看汽車的固執行為,尤其偏愛挖土車等工程車,他可以整天靜靜看著一輛車,生活無法自理的他,還能把玩具車拆下又組裝起來。
陳燕馨發現兒子這項喜好是既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兒子尚有特殊才能尚未被發掘,憂慮的是兒子看見工程車常有喊叫或手舞足蹈等激烈舉動,這些舉動讓她飽嚐外界異樣眼光與羞辱,幼稚園甚至拒絕讓愛子入學。
教搭電梯 陪坐數百趟
她說,她要讓兒子能獨立自主,兒子生性害羞且適應力差,甚至不敢搭電梯,她曾每天晚上從台中縣梧棲鎮帶兒子到台中市百貨公司搭電梯,花了幾個星期搭了數百趟電梯,兒子才熟悉人群與電梯。
目前擔任特殊教育教師、將經驗傳承給其他家長的陳燕馨說,母親陳淑真不久前因病截肢,幸好有姪女等晚輩幫她照顧母親,她打算讓即將從高中畢業的兒子到洗車場工作,她深信愛車的兒子能勝任,她不求回饋或報償,只盼望兒子能獨立自主。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水鎮育英國小學童呂佳儒雖是自閉兒,但父母從未放棄激發他的潛能,繪畫、折紙都能讓他專注以對且有不錯創意,許多形狀還能無書自通。
呂宗明、吳秀蘭的次子呂佳儒在2歲那年被診斷出罹患自閉症後,接受台大醫師宋維村治療,並鉅細靡遺的將孩子的日常用品拍照,或製作圖卡貼在牆壁上,吳秀蘭則不厭其煩的以分解動作錄製他最熟悉的母親聲音,再透過觸動按鈕傳達想法及行為,進而激發其說話意願。
陪佳儒學習 激發折紙潛能
在篤信「每人都有成長力量」的呂宗明夫婦細心照顧下,全程陪著多重障礙的佳儒學習,激發他的休閒動機,接觸折紙後陸續買了4本折紙書陪著他玩,慢慢發現他手邊只要有紙就能很投入。折線、對稱或組合都極為平整,甚至從其他書中看到圖樣,他就能折出類似形狀。
與佳儒互動 親師學習相長
育英國小校長許素梅說,呂家父母將孩子成長的特教實務經驗,轉化為服務社區孩子的動能,提醒社區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不放棄任何與孩子互動的機會,也讓育英親師學到許多,佳儒與同學互動良好,折紙作品就擺在教學大樓的櫥窗中,巧手、巧思均令師生佩服。
george73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