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母親也罹患了重度的貧血,全家的重擔都落在父親1人身上,陳家的困苦亟需社會來協助。
小朋友認真的在教室內作畫,面對記者叔叔的問話,卻不知如何回應。
3兄弟手足情深,自成1個小世界,不過先天上的智能不足讓3位小兄弟產生了學習上的障礙,表達能力受到限制。
父親陳海是1名油漆工,收入很不穩定,而母親張素禎則因為罹患嚴重貧血,無法出外工作,加上家中有年邁的老母親,經濟重擔全落在陳海身上。
陳海說孩子的問題是他最擔心的,看著別人的孩子可以生活在衣食無缺的環境,但3兄弟卻連衣服都得穿人家不要的。
根據國內醫療研究資料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保守估計為1.9到4.4%,依94年9月底老年人口219 萬人計算,台灣至少應該有4到9萬人罹患失智症。學界更估計台灣至少有10萬失智老人。
依據衛生署委託的研究發現,安養及養護中心裡有四成以上住民可能罹患失智症,護理之家則超過六成,依機構人口計算,全台長照機構中,應該有2萬名的失智老人。
不過,根據內政部的統計,94年中,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老人僅有1萬7787人。也就是說,只有一成的老人失智症病患被診斷出來;不僅家人不清楚,就連醫護人員恐也難以辨別一般老化與失智症。
而即使診斷出老人失智症,未必代表老人家就可以得到適合的醫療照顧,由於失智症的藥物昂貴,動輒一顆50元,因此給付非常嚴格,根據健保局的統計,一年約給付5000個老人使用失智症藥物。
這一群逐漸遺忘過去的老人,也被世人遺忘,台灣社會「看不到」失智老人。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社工室主任陳俊佑說,流行病學的推估人數,與醫療版圖上實際可見的失智老人嚴重失衡,顯示許多失智症患者被隱藏在社區中,無法接受適當的治療。有失智症相關疑問,可以聯絡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
彰化縣秀水鄉十一歲的男童林俊宏,菲律賓籍的母親被遣送回國,一肩挑起照顧智能障礙哥哥、父親的責任,但林俊宏生性樂觀,努力學習,成績優異,獲得「彰化縣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和彰化家扶中心的獎助金。
就讀國小三年級的林俊宏皮膚黝黑,看起來健康活潑,每天學校放學後回到家,和一般的小朋友不同,一肩挑起照顧哥哥和爸爸的責任,不過林俊宏並不覺得辛苦。
彰化家扶中心社工員汪世平說,林俊宏的父親娶的是來自菲律賓的外籍新娘,不過日前因案被遣送回國,而林俊宏的父親是中度智能障礙者,哥哥則是有輕度智能障礙;哥哥和父親原本是由阿嬤照顧,但阿嬤在日前不幸過世,照顧父親和哥哥的責任於是落在俊宏身上。
汪世平表示,阿宏生性樂觀,雖然生活環境惡劣,不過阿宏沒被打倒,在學校參加體育比賽,拿下校內四百公尺賽跑第二名、鉛球擲遠第二名、四百公尺接力第三名,在課業上也用心學習,成績表現優異,獲得彰化縣教育基金會的獎學金和彰化家扶中心的獎金,而阿宏也會把獎學金拿給家人,讓全家人一起分享他的喜悅。
彰化家扶中心說,阿宏人窮志不窮,雖然在有缺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但仍舊表現優異,而他們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付出愛心,協助許許多多和阿宏一樣的小朋友。
彰化縣員林家商綜合職能科(特教班)學生參加心智障礙者啦啦隊比賽,榮獲高中職組特優。為學生編舞的老師蓋琪君說,學生經過多次練習,才能在表演時有一致的動作,而啦啦隊訓練也幫助學生培養耐心和堅毅不拔的精神。
第六屆台灣中南區心智障礙者啦啦隊比賽最近在台中市舉行,彰化縣員林家商綜合智能科學生獲得高中職組特優和最佳創意、最佳毅力三項大獎。
員林家商特教班的同學穿上特別設計的圍裙、戴上帽子,在老師指導之下,變換隊形和大聲呼口號,同學還演出疊羅漢的表演,證明他們的表現和一般的啦啦隊一樣優異。
蓋琪君說,她和員家幼保科三年級學生一起教特教班學生舞蹈,大概花了三個月時間訓練後參賽。她說,這些學生雖然都是特教班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比一般生多花時間熟悉動作,也需要老師不斷提醒才能記住動作。不過她認為,也因為參加啦啦隊,讓學生更有耐心,能夠心平氣和處理問題。
員林家商特教組組長謝惠表示,特教班學生參加啦啦隊比賽,過程中可以培養團體合作觀念,也訓練他們的恆心和毅力,不要輕易放棄;同時也讓家長看看自己的小孩在另一面優異表現,證明特教班學生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自由時報今天頭版頭條,報導的是推廣地瓜餐十多年的陳堅真,八年前他領養了一個身心障礙男嬰,在教養過程中挑戰不斷,一度讓陳堅真想放棄,我們來看看這個改變先天缺陷孩子命運的故事照片上地瓜餐創始人陳堅真的眼中,流露出對兒子肯肯衷心的疼愛,儘管肯肯只是陳堅真領養的小孩,而且是一個身心障礙的小孩。
具有醫學背景的陳堅真八年前在屏東一間教會看到才剛滿月還待人領養的肯肯,從他的頭型和眼神就覺得他有問題,但是還是毅然決定領養肯肯。而肯肯越長大心智和多重障礙的情況也越加明顯。
教育肯肯過程中,多次的挫敗讓陳堅真曾經想過放棄,也有人建議乾脆將肯肯送到教養院。
但是看到肯肯慢慢的進步,陳堅真更捨不得放棄,而她也堅信只要不放棄,即使是有缺陷的孩子,他們的未來還是可以有所改變,而不是宿命的接受先天的缺憾。【民視 】
智障者家長總會與殘障聯盟、康復之友聯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罕見疾病基金會、運動神經原疾病病友協會等身障及罕病團體、及本身也是腦性麻痺的畫家黃美廉在1月12日,一起手持蠟燭追思日前卓姓老師了結腦痲女兒生命的事件。智總副理事長陳節如表示,得知卓老師掐死自己親身腦痲女兒,雖然我們並不認識卓老師與他的家人,大家的心都揪在一起,我們可以體諒他的心情,也相當同情他即將面對的司法審判,但是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全國的家長幹部均非常能夠體諒卓老師的心情和處境,不過咸認這樣不是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詳如所附心得彙編)。家長團體的努力不夠,才會造成這麼沉重的照顧責任都集中在私人和家庭的身上。陳節如表示:「其實,我們並沒有比較堅強,我們也沒有比較有愛心,我們更沒有過人的體力與能耐,甚至我們也有那麼一剎那閃過和卓老師一樣的念頭;或許是我們懂得交托,或許是我們懂得求助,也或許是我們看到了國家社會上可以一起分攤照顧責任的願景和希望。」